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查看: 47133|回复: 26

生活在淄博60年的俄罗斯老太太妮娜张店话说的太地道了很让人敬佩的93岁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2 16:40:30|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阅读模式 IP:山东淄博

马上注册旮旯网,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免费开店,轻松玩转旮旯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16-12-22 16:42:34|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11月7日,记者在张店漫泗河村看到,88岁的俄罗斯老太太妮娜身体仍然不错,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在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有一名八旬的俄罗斯老太太,丈夫与儿女去世之后,便一人靠捡垃圾过日子。看到老人生活如此艰难,好心市民自发组成阳光公益志愿者团体,共同帮助老人渡过难关。
  老人6岁来到中国 热爱中国文化
  11月7日上午,在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记者见到了88岁的俄罗斯老人妮娜,她6岁来到中国,所以中文说得很好,也非常热爱中国的文化。
  老人告诉记者,20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原国民党一名军官,后来国民党逃到台湾时,他们夫妻便留了下来,并收养了一双儿女。
  “我这一辈子没有再生过孩子,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养子养女抚养成才。”妮娜告诉记者,儿女长大之后,一直非常孝顺,她的日子也过得非常安逸。
  随着时间的推移,20多年前,老伴因病去世不久,一双儿女也双双离开了人世,这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家人去世一度消沉 志愿者慰问老人
  “他们刚走的那几年,我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每天都是在悲伤中度过的。”由于所受打击太大,妮娜一度无法振作,也曾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哭过无数次之后,妮娜告诉自己,日子再难也还要过下去,这时的她已经年近七旬了,失去丈夫与儿女之后,没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妮娜只能靠捡拾垃圾和低保过日子。
  得知老人的情况之后,来自淄博各地的好心人自发组成阳光公益志愿者团体,带着棉被、米面、现金等物品走进了老人家中。那是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穿着一条破牛仔裤缝制成的围裙、戴着口罩的妮娜知道了大家的来意后,眼角含泪,频频给大家鞠躬,口中重复着“谢谢,谢谢”。
  他乡遇到老乡 同唱俄罗斯民歌
  记者了解到,在这群爱心人士中,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她就是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奥蕾莉亚(音译),和妮娜老人可谓是老乡。
  “我好像有80年没有见过俄罗斯人、没说过俄罗斯话了。”老太太双眼凝视着奥蕾莉亚,用一口不太地道的淄博方言说。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众人不禁眼圈通红,落下了泪水。
  随后,奥蕾莉亚跟老太太用俄语进行交流,但已经来中国80多年的老人似乎对母语已经很生疏,只能说一小部分。
  奥蕾莉亚问老太太还能不能记起家乡的歌曲,老太太点了点头,于是,两人哽咽着合唱起俄罗斯民歌《喀秋莎》,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发表于 2016-12-22 16:46:18|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11月25日20:30许,姚飞踏上了回安徽老家的火车,离开了他服务了5年的城市— 淄博。

  姚飞,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他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当他作为战斗员参与灭火时,他把水枪当成自己的武器。25日上午,当姚飞为89岁老人送去煤炭时,爱心是他留给这个城市的礼物。

  其实,在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还有很多消防队员跟姚飞一样,只身来到陌生的淄博,冲锋在各种救援一线,用自己的生命,为百姓的安危护航……
 姚飞,1990年3月出生,2009年入伍,是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南定中队战斗班班长,来自安徽阜阳。5年的警营生活,不仅让他渐渐适应了这里,更让他感受到了“消防队员”这四个字所特有的刚强力量。

  经过烈火的锤炼,姚飞由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今天就要走了,还有一件心事没了。”

  11月25日10:30许,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南定中队里,3辆消防车一起鸣响了警笛,为4名退出现役的老兵送行。

  姚飞就是其中的一名退役老兵。摘下了肩章、领花,他就跑到了一辆皮卡车前,跟一起退伍的另外3名战友一起把一袋袋煤炭搬到了车斗里。

  “我得把这车煤炭给老奶奶送过去,跟战友交接一下,以后就得他们去送了。”姚飞说,他已经跟战友蔡占雨做了交接,以后就由蔡占雨代替他去献爱心了。

  姚飞说的老奶奶住在张店漫泗河村,是一名经历传奇的俄罗斯老太太,她叫妮娜(音译),7岁时来到中国,今年已经89岁(本报曾经多次报道过)。

  妮娜17岁嫁给了祖籍山东的丈夫,抗战时辗转乌鲁木齐、南京、兰州等地;抗战结束后跟着丈夫回到张店漫泗河村定居。

  2013年,姚飞从战友的嘱托中接过爱心接力棒,他和战友们定期去帮扶妮娜,过年过节送去物品,平时帮着妮娜打扫家里卫生、做家务。

  11:00许,姚飞、蔡占雨和战友们一起来到妮娜的家里。

  “孩子,你来了!”见到姚飞,妮娜很是亲切。虽然她不知道姚飞叫啥名字,可她熟悉姚飞这张脸。

  姚飞跟妮娜简单交谈了几句,就开始往院子里搬运煤炭。卸完煤炭后,姚飞拿起了扫帚开始打扫卫生。

  “我都数不清楚自己来了多少次了,每次来都得帮老奶奶打扫卫生,这次要走了……”姚飞说。

  11:50许,看着妮娜家里里外外已经干干净净,姚飞把蔡占雨领到了妮娜跟前,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老奶奶,我要走了,要回安徽老家了。他叫蔡占雨,是我的战友,以后他会常来看你的。”

  妮娜看着姚飞,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不舍,“路上要注意安全啊……”

  两人坐在一起聊了起来,姚飞一次次地叮嘱妮娜要注意身体,而妮娜则询问着姚飞家乡的情况。

  12:20许,要离开了,妮娜很是不舍,拉着姚飞的手不停地嘱咐着。

  望着汽车后视镜中的妮娜,姚飞再次叮嘱蔡占雨,一定要常去看她。“我把接力棒交给你了,这份爱心是我留给淄博的礼物。”

  “来当兵之前,只从电视上看到过消防队员的身影,只知道消防队员是灭火的。”姚飞说,真正来到了警营里,才真正体会到了消防队员肩上的责任。

  每次出警,都会给姚飞的内心留下或多或少的触动。他说,在火场救援时,救人、灭火、疏散群众都是同步进行的,到处都是浓烟,有种孤立无援的感受。

  正是这样的感受,让姚飞现在内心总会以换位的思想去考虑火场中等待救援人的孤独感受,也因此让他心中增添更深的一层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们消防队员好像是万能的

  吴洋家在江苏淮安,今年23岁,已经当了5年的兵。11月26日,他将告别警营,告别生活了5年的战友。

  来之前,吴洋没有想过消防队员除了救火还能做什么。“消防队员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救火。”


在这5年里,吴洋救过溺水的、跳楼的,跑到小区里捅过马蜂窝,帮助过被戒指卡住手的孩子,爬窗户去给忘拿钥匙的居民取过钥匙……吴洋说,“这样看来,我们消防队员好像是万能的。”

  感觉到自己责任的神圣

  崔玉玺今年20岁,是山西运城人。他是2012年入伍的,第一次出火场时他还没有适应消防兵的生活。“一天夜里,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警铃吓醒了,一听到铃声,眼睛还没睁开,整个人就吓得从床上跳起来。”

  “现场火势很严重,我看到一名老太太眼睛哭得通红,被别人拽着,她眼里的绝望刺痛了我。”崔玉玺说,消防兵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在那次出警中,他感觉到了自己责任的神圣。

发表于 2016-12-23 09:35:13|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家住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88岁的俄罗斯老人妮娜,六岁到了中国。长大后嫁给了原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军官。后来国民党退守台湾时,他们夫妻便留了下来。老人曾有一双儿女(非亲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后都离开了人世,老人随之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常年以捡破烂为生。
     淄博阳光公益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人力物力,于10月27日携爱心志愿者们携带棉被、花生油、米面、现金等物品走进了老人家中......
     穿着一条破牛仔裤缝制成的围裙、带着口罩的妮娜老太太给大伙开了门,知道了大家的来意后,老人眼角含泪,频频给大家鞠躬,一句一句说着“谢谢,谢谢”。
     在这群爱心人士中,有一位特殊志愿者,她就是同样来自俄罗斯的奥蕾莉亚(音译),和妮娜老人可谓是老乡。
    “我好像有一百年没有见过俄罗斯人、没说过俄罗斯话了。”老太太双眼凝视着奥蕾莉亚说,用的却是一口不太地道的淄博方言,看到这一幕,旁边的众人不禁眼圈通红,落下了泪水。
  奥蕾莉亚跟老太太用俄罗斯语进行交流,但已经来中国81年的老人似乎对母语已经很生疏,只能说一小部分。  奥蕾莉亚问老太太还记不记得家乡的歌曲,老太太点头,于是,两人哽咽着合唱起俄罗斯民歌《喀秋莎》,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发表于 2016-12-23 09:52:11|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尼娜7岁来到中国,17岁嫁给了祖籍山东的丈夫。抗战时辗转西安、兰州等地;抗战结束后跟着丈夫回到现在的淄博市南定镇漫泗河村定居;曾照顾瘫痪丈夫15年。丈夫去世后,她靠捡破烂和低保度日。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晒着暖暖的阳光,88岁的俄罗斯血统老人尼娜(音译),哼着自己最喜欢的俄罗斯民歌《喀秋莎》,陶醉在悠扬的旋律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正午时光。
  7岁,尼娜离开俄罗斯,跟随父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7岁,她嫁给了一名比自己大20岁的国民党军官;19岁,她的父母和哥哥在战乱中丧生;25岁,她随着丈夫回到家乡淄博,扎下了根。遭遇的颠簸和艰辛,亲情的温馨和幸福,生活的甜美和痛苦,都化作了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在中国生活了81年,尼娜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中国的生活。
      63年来,她没说过几句俄语,今天却能用俄语拉家常;63年来,她第一次对人说出家乡的名字……今天,居住在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的妮娜老人迎来了两名“老乡”,这位88岁具有俄罗斯血统的老人给人带来无限感动:感动于老人乐观、平和的生活态度,感动于老人的知书达理,感动于老人对母语的执著。
  今天下午,来自摩尔多瓦(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现为独联体成员国)、在北京工作的叶武节(Engeniu Vizitei)和来自俄罗斯、在北京工作的谢平(Konstantin Shepin)赶到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妮娜老人的家。迎出来的是妮娜的儿媳妇,她说:“我妈出去了,她闲不住,我让邻居帮着一起找找。”
  一听老人不在家,叶武节和谢平赶紧放下行李,跟着老人的家人出去寻找。在几名村民的带领下,他们在村头找到了妮娜。
  一身蓝色的粗布衣服,一顶灰色的小帽子,这样的衣着,使88岁的尼娜看上去几乎与当地老太太没有什么区别,她熟练地骑着三轮车。
  “你好,奶奶,我是从俄罗斯来的,来看看你。”谢平小跑了两步,迎上前去,因为不知道老人是否还会讲俄语,他用汉语问好。
  “快进来,外边冷。”尼娜麻利地下了三轮车,拉着谢平的手往屋里走。看到远道而来的“老乡”,尼娜非常高兴。和客人互致问候后,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小棉袄,跟“老乡”聊起了自己的经历。
  当叶武节试探着用俄语询问老人,问她是否还记得在俄罗斯的家乡的名称时,老人先是一愣,然后嘴里蹦出一连串的俄语。
  她的两位“老乡”一愣,相互对视了一下,叶武节连连点头赞许,转过头对记者说:“想不到,想不到,老人还会说俄语,本以为她也就能听懂一些,没想到还能说得很清楚。”
  叶武节告诉记者,当他询问老人是否还记得在俄罗斯的家乡的名字时,尼娜用俄语说出了当年家乡的名字,老人说的地址应该在俄罗斯沃洛格达市,听起来像是一个小山村,而今这个地方是否已经改名、是否还存在,他们也不清楚。“我去过沃洛格达,那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尽快帮老人了解一下 家乡的情况。”
  一会儿用中文交流,一会儿用俄语交谈,尼娜向他们讲述了自己从7岁离开俄罗斯来到中国,再到定居漫泗河村,以及这么多年来的经历。
  “离开俄罗斯后,你回去过吗?”叶武节问。
  “没有,从没回去过。现在这里挺好,不回了,那边没有亲人了。”说到这里,尼娜的眼眶有些湿润。尼娜告诉两个“老乡”,她从1950年落户到漫泗河村后,几乎没再说过俄语,也很少能见到俄罗斯人,今天是这么多年来说俄语最多的一次。
  短短一个小时的交流,两位“老乡”了解到尼娜的一些传奇经历,对她更加敬佩。叶武节说,老人经历丰富,受过不少苦,但她言谈举止很有风度,对生活的态度也很乐观、平和,这使他们非常感动。叶武节还拿出自己7岁女儿带给老人的一封信,他对尼娜老人说:“我的小女儿也叫尼娜,这是她托我带给您的祝福。”接过书信,老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一读,但由于认识的字不多,只能让叶武节读给她听。
  “亲爱的尼娜奶奶,我也叫尼娜,这是我给您画的一幅画,祝愿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叶武节一字一字地慢慢读着,老人不住地点着头,待叶武节读完后,她接过这封信,紧紧地握着不愿松手。
  临别时,两位远道而来的“老乡”拿出2000元钱,让老人买点好吃的,他们还表示会长期资助老人,尽量让老人生活得更舒适一些。
  尼娜的中国情结
  7岁来到中国,17岁结婚
  2013年11月1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在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一处低矮的小平房里,88岁的尼娜正忙着生炉子。看到记者到来,老人非常热情地伸出手,打了个招呼。
  朴素的衣着、挺直的腰板、稳健的步伐,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语,乍一看,尼娜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老太太,仔细观察,才能从她的那双眼睛里看出来区别。
  “我就是中国人,有户口、有身份证、有媳妇、有孙女,好着呢。”说着,尼娜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老人的中文名字叫刘墨兰,不久前,刚刚过完了88岁生日。
  “我今年的生日过了两遍,村里给过了一次,家里人又给过了一次,孙女还给我买了新棉袄。”老人笑着说。
  尼娜的父亲是中国人,祖籍河北,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在俄罗斯做生意的时候认识了她的母亲。
  “我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叫刘振海。我7岁那一年,我和哥哥跟随父母来到中国新疆。”尼娜说,当时来中国,坐不上飞机,只能坐火车、坐船,还要改乘牛车,从俄罗斯的家乡来到中国,路途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一到中国,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尼娜17岁那年,母亲在国民党部队的炊事班里刷碗挣钱,她偶尔去部队里看望母亲,有人就给她介绍起对象。
  尼娜说,介绍给她的对象,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刘春书,他当时在国民党空军部队里任职,比她大20岁。两人交往的时间不长,赶上部队要举行集体婚礼,他们就跟着一起参加了。
  “17岁,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我就觉得他人老实,又会写写算算,就结了婚。其实他当年还是骗了我们,他在老家结过婚,要是知道他结过婚,我父母肯定不同意。不过,他对我一直挺好。”尼娜说。
  婚后,尼娜跟丈夫生活得挺幸福。两年以后,也就是尼娜19岁那一年,家中突发变故,父母和哥哥在一次战乱中丧生。
      跟随丈夫回到淄博安家
  至亲的3个人离开了,妮娜伤心不已,好在丈夫对她十分疼爱。
  “他有时候脾气大点儿,但对我还是很好,对家人也好。1948年,国民党部队撤退到台湾的时候,我们本来是赶上了最后一批指标,但因为他的姐姐有病,我们最后就都留下来了。”尼娜说,之后他们3人先去了西安,又辗转到了兰州,在兰州一住就是两年。
  而在兰州时,尼娜和丈夫收养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他们的儿子。
  “当时,丈夫的一个朋友在兰州大学里当教员,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后来又生了个男孩,家里实在养不起了,丈夫就把男孩抱回家,抱来的时候只有 17天。”回想到这里,尼娜不由得微微一笑,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出母性的光辉。她说,为了养活这个孩子,她特意买了3只羊,依靠羊奶喂饱儿子。
  1950年,25岁的尼娜跟随丈夫和姐姐,带着一岁多的儿子来到了现在的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在丈夫的家乡定居下来。
  “回到漫泗河村,尼娜跟村里人一样下地干活,感觉很踏实,因为她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这里有她真正的家。”尼娜说,回到漫泗河村,她和丈夫都成了普通农民,住在小平房里,过着极其简单朴素的生活,抚养着一子一女。
  “虽然儿子、女儿都不是亲生的,但我们对子女都不错,跟亲生的一样。如果不是前些年我丈夫自己说出来这事,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孩子不是亲生 的。因为后来需要落户口,丈夫就给我起了个中文名字,刘墨兰。”说到这里,老人抚摸着身份证,嘴里念叨着什么,像是在对逝去的丈夫诉说。
  生活虽不富裕,但她很满足
  “我这一辈子,享过不少福。因为我坐过飞机,见过世面,比很多中国老太太强多了。”尼娜说,丈夫原来有点钱,但早在回漫泗河村之前就花得差不多了。
  在淄博安下家,年景好的时候,丈夫尽量不让尼娜外出干活挣钱;而遇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她就主动出去找点活干,挣点钱补贴家用,不想让丈夫因为没 钱而犯愁。所以,尼娜在年轻的时候曾经砸过石头、捡过煤炭,去陶瓷厂抬过胚,给人缝过衣服,苦过、累过,但她觉得跟丈夫生活在一起,自己过得挺幸福。
  后来,儿女先后成家。尼娜本以为从此就能够跟丈夫过上清闲的好日子了,但这个时候,丈夫却病倒了。
  后来,尼娜的丈夫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为了维持生计,她一边默默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一边偷偷去外面捡垃圾挣点钱。
  “他生病的时候,脾气很不好,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我可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出去捡破烂的事,他知道后肯定会伤心,要跟我吵架。我们从结婚一直到他去世,从来没吵过嘴。他有脾气,我没脾气,吵不起来,呵呵。”回忆起跟丈夫在一起的生活,尼娜不由得笑了起来。
  丈夫在尼娜的精心照顾下,在病床上躺了15年,最后还是离她而去。前些年,女儿、女婿、儿子又相继去世。现在,两个孙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尼娜就跟儿媳生活在一起。
  “孩子们的日子也不是很富裕,他们不让我捡破烂,可我觉得自己身体还行,趁着能动弹的时候还是得多活动活动,捡破烂又能活动筋骨,还能挣点钱,挺好。”尼娜说,村领导对她也很照顾,第一批就给她办理了低保,现在她还能够领到老年人补助什么的,生活是没问题。
  “我虽然不会写汉字,但是能够慢慢悟出一些中国话的道理,比如说知足常乐,我现在就很知足,有白面馍馍吃,有儿媳、孙女疼我,就很好。”尼娜说。
  “你不想回俄罗斯吗?”记者问。
  “不回,回去干啥,又没有亲人。中国好,中国人好,这里有我的亲人,我愿意在这里终老。”尼娜说,虽然自己出生在俄罗斯,有一半俄罗斯血统,但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81年,自己对俄罗斯的印象,只剩《喀秋莎》等一些俄罗斯民歌。


发表于 2016-12-23 14:16:16|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滨州
让人敬佩的93岁老人
发表于 2016-12-23 15:59:16|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3 17:42:26|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3 17:48:48|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4 15:59:32|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5 16:38:54|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6 12:11:48|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
发表于 2016-12-27 16:45:29|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
发表于 2016-12-28 12:31:01|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29 21:17:41|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6-12-31 12:58:30|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7-1-1 15:31:11|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7-1-1 16:45:30|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挺好。。。。。。。。。。。。。。。。。。。。。。。。。。。。。。。。。。。。。
发表于 2017-1-2 10:11:42|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7-1-2 12:47:03|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滨州
我们村的老太太啊。。。挺好的。。。前段时间回家还能看见她。。。听说最近身体不太好。。。不怎么出门了。。。   
发表于 2017-1-2 23:13:58|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yangxiaogong 发表于 2017-1-2 12:47 PM
我们村的老太太啊。。。挺好的。。。前段时间回家还能看见她。。。听说最近身体不太好。。。不怎么出门了。 ...

您好,你们村具体位置在哪?我们准备组织去帮扶一下
发表于 2017-1-3 09:32:32|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鱼禾风 发表于 2017-1-2 11:13 PM
您好,你们村具体位置在哪?我们准备组织去帮扶一下

张南路和南外环路交叉路口东1000米问下都知道漫泗河村,手机地图很轻松找到
发表于 2017-1-4 10:47:44|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
发表于 2017-1-7 14:56:23|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7-1-7 15:26:41|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来自手机 | IP:山东济南
第二故乡啊   
发表于 2017-3-6 11:19:54|来自:中国山东淄博 | IP:山东淄博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